• 古往今来,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无疑明是非,分黑白,而如今,为中华崛起而读书

煎茶图式

传统文化 2年前 (2022-09-19) 已收录 2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

茶道属于茶道的一种,中国茶道在唐宋时期开始形成。其标志就是陆羽《茶经》的问世。当时所形成的茶道属于煎茶道。这套是酒井忠恒编《煎茶图式》和东园编《清风.煎茶要览》两本介绍煎茶道具(风炉、茶罐、茶碗)与煎茶道历史文化的书。

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,陆羽《茶经》始有详细记载。《茶经》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,后经修订,于德宗建中元年(公元780年)定稿。《茶经》的问世,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。其后,斐汶撰《茶述》,张又新撰《煎茶水记》,温廷筠撰《采茶录》,皎然、卢仝作茶歌,推波助澜,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。如今,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,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。

煎茶道茶艺有备器、选水、取火、候汤、习茶五大环节。

煎茶图式

我们的祖先最先是把茶叶当作药物,从野生的大茶树上砍下枝条,采集嫩梢,先是生嚼,后是加水煮成汤饮。大约在秦汉以后,出现了一种半制半饮的煎茶法,这可以在三国魏张辑的《广雅》中找到依据;荆巴间采叶作饼,叶老者,饼成以米膏出之。欲煮茗饮,先炙令赤色,捣末置瓷器中,以汤浇覆之,用葱、姜、桔子芼之。表明此时沏茶已由原来用新鲜嫩梢煮作羹饮,发展到将饼茶先在火上灼成“赤色”,然后斫开打碎,研成细末,过罗倒入壶中,用水煎煮。尔后,再加上调料煎透的饮茶法,但陆羽认为如此煎茶,犹如“沟渠间弃水耳”。而陆氏的煎茶法,与早先相比,则更讲究技法。按陆羽《茶经》所述,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经蒸压而成的饼茶,在煎茶前,为了将饼茶碾碎,就得烤茶,即用高温“持以逼火”,并且经常翻动,“屡其正”否则会“炎凉不均”,烤到饼茶呈“虾蟆背”状时为适度。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,以免香气散失。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。煎茶需用风炉和釜作烧水器具,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,再加鲜活山水煎煮。煮茶时,当烧到水有“鱼目”气泡。“微有声”,即“一沸”时,加适量的盐调味,并除去浮在表面、状似“黑云母”的水膜,否则“饮之则其味不正”。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”如涌泉连珠,即“二沸”时,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,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。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“腾波鼓浪”,即“三沸”时,加进“二沸”时舀出的那瓢水,使沸腾暂时停止,以“育其华”。这样茶汤就算煎好了。同时,主张饮茶要趁热连饮,因为“重浊凝其下,精华浮其上”,茶一旦冷了,“则精英随气而竭,饮啜不消亦然矣”。书中还谈到,饮茶时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,称为“隽永”,以后依次递减,到第四五碗以后,如果不特别口渴,就不值得喝了。

茶道具包含

煮水

炉:位于地板里的火炉,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,用于十一月至四月(茶道称之‘火’的季节)。

风炉: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,功能与炉相同;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(茶道称之‘风’的季节)。

柄杓:竹制的水杓,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;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/切口在型制上略有不同。

盖置: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,有金属、陶瓷、竹等各种材质;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。

水指:备用水的储水器皿,有盖。

建水:废水的储水器皿,与水指相似但无盖。

茶罐

枣:薄茶用的茶罐,上宽下窄形似“枣”。

茶入:浓茶用的茶罐。

仕覆: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。

茶杓:从茶罐(枣或茶入)取茶的用具。

茶碗

茶碗:饮茶所用的器皿。

乐茶碗:以乐烧(手捏成型低温烧制)制成的茶碗。

茶筅:圆筒竹刷,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。

夫好色者削肉,好酒者腐肠,二者害性命。茶则不然矣!不止无害,且养生。

书名:煎茶图式.酒井忠恒编.松谷山人吉村画.1865年.附煎茶要览.1851年

文件格式:PDF高清

煎茶图式下载地址已隐藏,输入验证码即可查看!(建议使用Chrome内核的浏览器)
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,回复“验证码”,获取验证码。在微信里搜索“李畅随笔”或者“lichangsuibi”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。【验证码不定期更换】

微信打赏
喜欢 (0)
[微信扫码打赏]
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(2)个小伙伴在吐槽
  1. 链接失效了,请有时间了更新一下吧,多谢了!
    月野骑士2022-09-19 17:56 回复 Windows 10 | Chrome 104.0.0.0
    • 已更~~
      jeremmy2022-09-20 00:05 回复 Windows 10 | Chrome 105.0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