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(楞伽经)为刘宋时释求那跋陀罗所译。《楞伽经》是大乘佛法中综合了‘虚妄唯识系’及‘真常唯心系’之重要经典,亦即说明唯心、如来藏及阿赖耶识之教义。属于如来藏学派,与《解深密经》同为论述唯识思想的重要经典。此为南宋时期刊本,经折装,共四卷。
经名“楞伽阿跋多罗宝经”是梵文的音译,其中“楞伽”指山名,“阿跋多罗”是“入”的意思,合起来指这部佛经是佛入楞伽山所说的宝经。
《楞伽经》是禅宗的重要经典,也是法相宗(唯识宗)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之一,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本经的主要内容,是佛开示的五法、三自性、八识和二种无我。五法是指名、相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;三自性是缘起自性、妄想自性和成自性;八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,加上末那识和阿赖耶识;二种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。这就是楞伽法门的主要内容。
释求那跋陀罗 Guṇabhadra(394年-468年),又译为求那跋多罗,简称跋陀,意译为功德贤,中天竺人,印度佛教高僧、译经师。
刘宋元嘉年间来到中国。《楞伽师资记》记载求那跋陀罗是楞伽师的始祖,视他为菩提达摩的老师。刘宋(420年-479年)(跟其他南朝政权,南齐、南梁及南陈看齐)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,也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,当时所谓“七分天下,而有其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