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MOD 优质电子书

凯尔特‧最初的欧洲:被罗马与基督教覆盖的文化水脉

文章目录[隐藏]

内容简介

「最初的欧洲人」──凯尔特,他们建立了西方文明的基底,

却被罗马基督教文明覆盖,视之为边陲的「野蛮」文化。

凯尔特不只专属于爱尔兰!而是欧洲世界共通的文化遗产。

找寻最原始纯粹的异教文化,从民俗学、语言学、历史学全面解读欧洲的起源!

一九八零年代后半,欧洲掀起了一波重新发现「凯尔特」的风潮。当时苏联势力衰退,八九年柏林围牆倒塌,九三年欧盟诞生,在欧洲逐步迈向大团结、重获新生之时,凯尔特文化被视为是全欧洲共通的遗产,受到各国瞩目。

虽然长久以来认为欧洲文明的基础是罗马基督教文明,这点非常具有正统性,但这两者并非欧洲所独有。若再往更早之前追溯,在罗马与基督教出现之前,几乎遍及整个欧洲,可作为欧洲独特认同基础的,正是凯尔特文化。

「最初的欧洲人」凯尔特,在经过漫长时光后,仍在欧洲文化之中深植了某些如今我们依旧熟悉的元素,像是妖精、巫女、小人族、巨石文化、亚瑟王传说。本书将以布列塔尼、爱尔兰为中心,掌握其未受时代渲染的真实样貌,带领我们踏上寻找欧洲根基的知识之旅。

独一无二、首次出现全面的「凯尔特历史」!

凯尔特文化是了解世界史、尤其是西方文明关键的最后一块拼图。

在凯撒的时代,凯尔特人这个称呼,是指以高卢地区为中心生活的人群,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,只能在主流文明中被书写。更久远之前的古代,从不列颠群岛、伊比利半岛,乃至中、东欧到小亚细亚的一部分,都存在著与高卢人语言相通的集团,这就是我们大致可用语言范围所定义的凯尔特文化圈。本书便是阐述这一文化圈的人们遭遇了何种历史变迁的通史。

「凯尔特」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元前五世纪,并于西元前一世纪成为该族群的自称。只是,这样的称呼也只用到西元五世纪为止。七世纪的神学家圣伊西多禄在著作中,还曾提及过去伊比利半岛上存在凯尔特人,但当时这个民族的踪影已消失不见。到中世纪后期,高卢人、凯尔特均已遭遗忘。

至十六世纪以降,「凯尔特」这个称呼当作自身民族的起源与文化认同的展现,被欧洲人再次使用。故此,「凯尔特」重新复活登上历史舞台。存在于欧洲文明之中,时而潜伏、时而外显的「凯尔特水脉」,是贯穿西方文明的关键。

「说到凯尔特的话,就是爱尔兰!」……真的是这样吗?

现今认识的凯尔特,已是重新解读的产物──回归凯尔特的真实脉络。

目前多数关心凯尔特文化的人必会造访之地是爱尔兰。有关凯尔特历史与文化的概论书籍,主要都是以爱尔兰为中心。虽然一般都认为,从欧洲大陆移住到不列颠群岛的古代凯尔特人,被罗马人与基督教徒追赶,独自在爱尔兰岛艰苦地生存下来,但是最近的研究正在否定这种常识。
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爱尔兰把凯尔特文化当成国家认同的基础来加以主张。爱尔兰是因为在近代成为独立国家,需要面对如何追溯历史断裂的课题,才寻求将凯尔特文化作为起源;这不过是二十世纪,乃至于最近发生的事。

但是实际上,对凯尔特文化进行实证性的历史检验时,爱尔兰的分量反而降低了;甚至可以说,它和古代的凯尔特之间完全没有关联。本书釐清了从语言学与历史学两方面看见的「凯尔特文化圈」之间的奇妙「错位」关係,展示了包括法国布列塔尼、英国的康威尔、曼岛在内的凯尔特文化之分佈。

妖精、巫女、小人族、巨石遗迹,与欧洲家喻户晓的亚瑟王传奇──

发掘有别于基督教文化、凯尔特在欧洲留下的丰富元素。

相较于我们今日对欧洲的进步印象,透过凯尔特文化所呈现出的「欧洲」还有另一个面相,那就是被罗马文明与基督教所压抑,视之为野蛮、杂乱无章的文化。这些文化要素包括,以英国巨石阵为代表的巨石文化、及妖精、巫女、恶鬼、小矮人等等今日仍常在电影小说中借题的地方传说。这些我们熟悉的要素,其实源自在古代一直被视为边陲文明的凯尔特人。

今日凯尔特人最知名的故事,便是九世纪时出现、到了十二世纪前半化为文字而记录下来的亚瑟王传奇。「亚瑟王」代表的角色,便是日耳曼人大迁徙、入侵大不列颠岛时,当地人之中奋勇抵抗侵略者的英雄。即便无法从史实上证明他的事蹟,但亚瑟王的形象经过多次传承、再生,已成为无比真实的存在。

经过漫长历史潜伏的凯尔特水脉,最终在近代形成「凯尔特学」,

也成为欧洲在二十世纪末创建共同体的思想基础。

长久以来因为基督教文明覆盖,而被边陲化的「凯尔特」,成为「异教」般的存在。然而,凯尔特文化并未因此被消灭,而是以地方民俗、传说的形式保存下来。透过近代民俗学的成立,有关凯尔特的文化要素被重新挖掘、蒐集。另一方面,随著民族国家的出现,凯尔特人也被法国视为是「我们的高卢祖先」而被正式纳入正史之中。

到了二十世纪初,爱尔兰以凯尔特当作建构自身民族起源的基础之后,凯尔特一直以来被压抑的文化水脉在二十世纪喷发出来,透过语言学、考古学、历史学、文学的建构,「凯尔特学」于焉成立。跨越世纪之交,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,成为欧洲共同的珍贵文化资产。

然而,此时充满活力、具有丰富内涵的「凯尔特」,已经距离「真实」的面貌相距甚远,成为结合历史与虚构、事实与想像的学科。本书透过语言学、考古学、历史学,试图客观地掌握凯尔特穿越漫长时光留给后世,清晰却又模糊的文化遗产。

《凯尔特.最初的欧洲》能够带给台湾读者什麽启示?

从古代延续至今的「凯尔特文化水脉」,虽然在欧洲史中超脱了国家疆界与民族框架,且被当成建构欧洲共同体的文化基础,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时,掀起重新解释的热潮。然而,凯尔特人在漫长的历史中,一直处在主流文明之外,被视为是「边陲」的野蛮文化。如今,欧洲似乎又再度面临分裂的命运,未来凯尔特的水脉,会再度成为团结欧洲的关键角色吗?

作者简介

原 圣

女子美术大学艺术学部教授,专长近代语言社会史、文化人类学、比较民俗学。精通布列塔尼方言。著有《周缘性文化之变貌》(三元社,一九九○)、《〈民族起源〉的精神史──布列塔尼与法兰西近代》(岩波书店,二○○三);编著《凯尔特诸语文化的复兴》(三元社,二○一二)、与平田雅博共编《帝国‧国民‧语言:来自边境的视点》(三元社,二○一七)等等。

审订者简介

杨明苍

台湾大学外语系教授,专长中世纪文学、亚瑟王传奇的研究。

译者简介

郑天恩i

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,曾任出版社日文编辑,现为专职译者。译有《文明的游牧史观》、《二十世纪旗手》、《来自择捉岛的紧急电报》、《最后的帝国军人:蒋介石与白团》等作品。

下载地址已隐藏,输入验证码即可查看!(建议使用Chrome内核的浏览器)
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,回复“验证码”,获取验证码。在微信里搜索“李畅随笔”或者“lichangsuibi”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。【验证码不定期更换】
下载地址已隐藏,输入验证码即可查看!(建议使用Chrome内核的浏览器)
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,回复“验证码”,获取验证码。在微信里搜索“李畅随笔”或者“lichangsuibi”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。【验证码不定期更换】
退出移动版